年輕時,我以為政治充滿無法查證的內幕,一般人不可能了解;整天捕風捉影地讀報紙、看雜誌,只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後來我發現:只要你用盡自己最卑劣、齷齪的念頭,進行最嚴謹的推論(兵推),再跟媒體的線索(證據和傳聞)相印證,大概就可以掌握住政治內幕的十之七八。
問題是,一個可以讀詩、看畫、聽音樂的人,何苦用最優美、深刻的心靈去揣測政壇(最齷齪的人)最齷齪的念頭?
本來很想勸讀者:認真想想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別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去追逐政壇內幕和各種難以證實的傳聞。然而「要不要打疫苗?哪一種?」乃是大家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決定前又得解讀各種矛盾的專家證詞和傳聞。
一個簡單的練習題:莫德納疫苗的遲到理由
首批15萬劑的莫德納疫苗在5/28下午抵達台灣,由華航負責載運,但晚到一個小時。我們所能確知的就只有這麼一回子事,其他的都是「說法」、傳聞和揣測。
莊人祥說延誤的原因是為了「加油」,而媒體則傳聞:延誤一小時是為了避開中國飛航情報區,因而從曼谷開始的飛行路徑是刻意繞遠路。還有媒體傳聞:這些疫苗一度因為中國的干預而差點上不了飛機。事實呢?
「加油」應該是事實,原因卻很可能是因為要繞比較遠的路(而且是比原計畫路徑更遠的路)。至於說因為中國的干預而差點上不了飛機,就太扯了——「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中國還管不了歐洲與亞洲,此路不通自有他路可走!
這就是「一分事實,三分揣測,六分加料、誇大與扭曲」。
複雜一點的問題:上海復星的代理、分裝與代工
郭董想通過永齡基金捐贈1千萬劑BNT疫苗,結果傳聞滿天飛,包括:那一千萬劑是上海復星「代工」的、中南海想藉此搞統戰、郭董別有用心、etc。然而這一切都是傳聞,沒有一項是我們能加以證實的。
獨派會不會竭盡一切陰謀論與想像力去醜化這一件事?會!他們會不會放出假消息說:「據不願意透漏姓名的高層(有力人士、國安情資)透漏,.....」?應該會!能否查證?沒有管道!
中南海、國台辦等相關單位會不會藉此事件搞統戰?應該會!否則等於怠忽職守。搞到什麼程度?很難說,且無從查證。
民進黨會不會在這事件裡見縫插針、下爛藥?恐怕會,且難以查證。畢竟,民進黨利用府、兩院、國營事業與轉投資公司的資源安插了許多「人才」,負責社運團體的合縱連橫與臥底、分化,製造艮圖、反串與帶風向,提前部屬2022地方選舉等,這些人閒著沒事幹必然要去製造是非。能否查證?沒有管道!
於是,只要是跟BNT疫苗有關的中文訊息,我基本上都存疑。
譬如,《上報》言之鑿鑿地說:上海復星自德國進口的疫苗產品為「裝灌小瓶」及「大包裝制劑」,進口後在中國大陸分裝為成品。這則新聞還有香港證交所公告的《與BNT開發許可協議》為證。我對《上報》很陌生,查了官網,董事長是我頗信任的王健壯,但副社長是我無法信任的馬永成。最後,我只能將這新聞擱置不論,先設法查證上海復星是否有能力在冷鏈下分裝。
雖然許多疫苗都需要在低溫下製造與分裝,但是 BioNTech 所要求的 -80C 超低溫對運送與儲存都造成困難,更別說是要建造一個大廠房(至少是整個自動化生產線),將內部溫度保持在-80C 的超低溫下,以便進行大量的自動化分裝。要蓋一座這樣的分裝廠,絕不會僅涉及「超低溫冷凍」這樣的技術,一定還要涉及人員進出、防範污染等整套的生產、品管技術,甚至包括國際的認證,這就不見得是上海復星有把握可以自主發展的。而且,如果需要先去跟德國BioNTech SE取得相關的必要技術,據以蓋新廠房與建構生產設備,建立SOP與培養生產人員,這些都不是在 2020 年3月取得「授權代理協議」就可以開始進行分裝的。
如果把《與BNT開發許可協議》這份文件上的日期(2020/12/15)當作上海復星打算要從德國BioNTech SE引進冷鏈分裝技術與know how的起始日,要等到廠房蓋完,設備進駐且測試完成,人員與SOP就緒,恐怕也得要一年半載以上。
因此,我願意相信上海復星的官網說的:2月27日上午上海復星與BioNTech SE共同宣佈,首批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TM由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出發已順利抵達中國香港國際機場(意味著:這一批疫苗確實是從法蘭克福直達香港國際機場,而不是在上海分裝過的)。
《天下》的報導則說:「2020年12月,協議更新了。BioNTech同意在2021年初步供應1億劑給中國。更重要的是,同意讓上海復星在本地製造疫苗,雙方會透過合資公司讓新冠疫苗在中國本地化生產。」「上海復星在給香港證交所的文件指出,兩家公司將各自投資最高1億美元,產能約是一年10億劑疫苗,合約期15年。上海復星拿出的1億美元主要會是現金與一座製造工廠,而BioNTech拿出的是等值的智慧財產與技術。」假如這一則報導中的「2020年12月協議」就是前兩段所提的《與BNT開發許可協議》,那麼 《天下》的報導就是誤把「在上海分裝」說成「在中國本地化生產」,而且上海復星投資的1億美元很可能是用來蓋「分裝廠」而不是「生產廠」。事實呢?我不知道,沒有可靠的查證管道。
完整事實或許是這樣:BioNTech同意在2021年初步供應1億劑給中國(包含2021/2/27達香港國際機場的那一批mRNA新冠疫苗),接著雙方各出資一億美元(上海復星含建廠與現金,德國BioNTech只出智財),先在中國建立一個疫苗的分裝廠;至於會不會擴建為代工廠,我不覺得《天下》的報導有提供足夠明確的證據,因此目前只能「擱置不論」。
最後一個問題:假如郭董想捐贈的確實是德國原廠直接運來台灣,可能嗎(不排除是所謂的「2021年初步供應1億劑給中國」中的一部分)?不確知。可以確知的是:假如中央指揮中心堅持要由「政府簽約」,則文件上一定會出現「中華民國」(ROC)的字樣,那麼中南海決對不會同意上海復星在這樣的文件上簽署,而上海復星也絕不敢在這樣的文件上簽署(否則就會被解讀為「支持台灣獨立」,這條罪大到沒人扛得起)。那麼,郭董有辦法繞過上海復星的代理權,直接跟德國原廠簽約、購買嗎?我不確知,但這似乎違背我微薄的商業常識。
結論:我不相信台灣有辦法通過「官民合作」取得BNT疫苗,所以有關BNT疫苗的一切傳聞我也都懶得去查證(若要查證,也等BNT疫苗抵達台灣再說吧)。
日本「捐贈」的AZ疫苗和國產疫苗呢?
先說國產疫苗。有人主張:只要專家會議同意上市就好,不要管它有沒有提出三期臨床的先期數據和分析。我沒這麼大膽。讓航空機組員縮短檢疫期間的「3+11」也是徵詢過專家意見,偏偏就有專家心軟而放水到「5+9」,然後又不知何故被人放寬到「3+11」。
要我打國產疫苗?除非它先獲得任何一種形式的國際認證。
台灣的學術界流行違背國際公認的守則而在論文上亂掛名,涉嫌者包括台大校長、國科會主委、教育部長。頂大的碩博士論文口試幾乎淪為形式,誰敢要學生大篇幅改論文或重作局部實驗,就再也沒人會請你去口試。此外,台灣的教授在給出國學生寫推薦信時,最常見的模式是「你自己寫好後給我簽名」。這樣的學術「倫理」與社群文化,誰敢把性命交在他們手上?
據說日本的AZ疫苗也有很多潛在的問題?我不知道,等疫苗真的來了再說吧。謠言滿天飛,有些是為了哄抬國產疫苗的股價,有些是要打擊另一政黨(或縣市首長)的聲望,有些是鄉民與網紅在搶話題。
不需要為這些事去浪費精力!
後記
(1)日本捐贈的第一批AZ疫苗124萬劑預期 6/4 到達(後面還會有多少劑仍不確定),加上國內已到貨疫苗,共約212萬劑。原本排在前面七個順位的醫護、警消等約108萬人(不含往目前已挪至第六順位的75歲以上老人),而原本排在第八順位的65歲以上老人共約350萬人。如果原本的前七順位和目前已挪至第六順位的75歲以上老人都打兩劑,則75歲以下的人目前都還打不到,但是至少有機會保護住最需要的人。
由於65~75 歲的人絕大部分已經退休,他們有機會以減少外出的方式增加對自己的保護。
這樣的狀況,不讓人滿意,但是至少勉強脫離谷底(最糟糕的狀況)。
(2)郭董捐贈的 BNT,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用「捐贈」的名義擺脫上海復星的代理權問題?我不知道,但是值得期待。
(3)有人爆料說:台灣要買疫苗很容易,只是自己拒絕。我極端懷疑這個說法:(3A)歐盟對AZ興起法律訴訟說:「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和歐盟的合約,六月底前要交付3億劑AZ新冠疫苗,但藥廠宣布,只能交出1億劑。歐盟要求六月底前交付至少1.2億劑疫苗,直到五月初,藥廠卻只提供了5千萬劑AZ疫苗,數量只占當初合約承諾交付量的四分之一。」這就代表全球疫苗真的是「奇貨可居」,有多餘疫苗的國家也是拿它來交換重大的國家利益,以及對貧窮國家進行人道救援。(3B)大陸科興疫苗(Sinovac)只有50%有效性,但是二月份的外國媒體報導說有許多美洲國家搶購,因為「at least 50% is better than nothing」。至於全球各國實際到貨疫苗數量與管道,可以在這個網頁查索。
(4)台灣目前最大的「國安問題」是:(4A)大家普遍對蔡政府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失去信任,也不知道該如何查證各種傳聞與謠言;(4B)防疫(含疫苗)有關的表現(包含決策、作為)被當作2022地方選舉前哨戰,政治的權謀超越防疫的戰爭,使得防疫的成效大打折扣。這兩個問題甚至比「疫苗何時來」的影響更嚴重。
這兩大問題,或許唯有由蔡英文進行以下行動才能化解或緩解:(i)誠懇檢討這一波疫情的所有錯誤,開誠佈公地向全體國民與枉死者家屬道歉。(ii)要求(呼籲)與民進黨有關的網軍、艮圖小組等立即停止攻擊各縣市首長的防疫舉措,並且宣布將對任何攻擊縣市首長的假消息予以查證並嚴懲。(iii)召開跨黨派全國防疫策略協商會議,對有爭議的防疫問題儘速協商出共識,並誠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