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閱讀小說的一種方法

      讀小說的目的因人而異,不同目的所需要的閱讀方法也不盡相同。這篇文章要談的是如何從閱讀小說的過程增進個人對人性的了解,以便進而將這些了解轉換為跟自己、跟家人相處的能力。

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不義之戰:沒被聽見的另一種聲音

本文在 5/5 加入一段「後記」於文末

      1968年的學運是抗議美軍在越南的不義之戰,今天蔓延全美的學運也是在抗議不義之戰: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戰爭罪行,以及「軟性的種族滅絕」。
      當下難以確知以色列如此囂張跋扈的真正理由,但是以色列有一大堆人主張驅逐巴勒斯坦地區的所有巴勒斯坦人。所以我只好揣測:以色列的目的是讓巴勒斯坦地區的所有巴勒斯坦人都在故鄉活不下去,因而被迫離開家園,設法衝破周邊國家的邊界重圍,以謀生路。埃及與約旦政府很可能也作此揣測,故嚴密封鎖邊界,不讓任何巴勒斯坦人進入,以防他們成為社會問題。
      如果巴勒斯坦人被迫悉數遷離故鄉,「巴勒斯坦人」將徹底消失而成為歷史名詞,其效果有如「滅族」。這個過程將導致數萬(乃至於數十萬或上百萬)巴勒斯坦人死於以色列的砲火或飢餓,然而終究不同於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所以,我稱之為「軟性滅族」,而學運學生則直接稱之為「種族滅絕」。
      就像哥大歷史學者 Mark Mazower(猶太裔)說的,這些學生不是「挺巴學生」,不是在鬧「反閃運動」,因為他們的訴求是「反對以色列政府的不義之戰」,而不是反對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