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世局詭譎,白雲蒼狗

      直到2020年底,我還自以為略知這個世界的大局(一個美國獨霸的後冷戰世局)。從2022年的俄烏戰爭起,我逐漸醒過來,日益感受到世局詭譎,不只是迥異於過去,甚至已經複雜到常人難以知其梗概。

從德國的經濟衰退說起
      近日有一則新聞讓我印象深刻:德國 2023年的 GDP 成長率為 -0.3%,且預期還會有一段時間經濟局勢難以看好。
      德國經濟的下滑一部分是因為俄烏戰爭導致燃料價格上升,使得德國一向自豪的石化產業成本飆漲,也同時抬高其他產業成本所致(而更根本的問題源頭則是梅克爾的能源與對俄政策導致德國企業長期仰賴低價能源所致);另一部分原因是德國的出口高度仰賴中國(也跟梅克爾的親中政策有關),2023年中國進口能力衰退對德國打擊甚大,加上全球後疫情時代基礎建設的投資銳減,連帶地減少從德國進口相關設備、機具。
      令人難以想像的,梅克爾在2021年12月卸任德國總理時,不只創下連續 16年的執政紀錄,在國際上頗有口碑,甚至被國內媒體捧為無可替代的政治典範。然而2022年初俄烏戰爭一開打,德國之聲(DW)的受訪者就開始含蓄地批評梅克爾的能源政策和對俄外交;2023年第四季的種種跡象顯示德國經濟嚴重下滑時,更多的評論者直接指出德國經濟體質上的各種病根都肇始於梅克爾執政時期,且被詬病已久(還有評論者乾脆說現任總理舒茲最大的難題是要如何替梅克爾收拾爛攤子)。
      對一個人的評價可以在兩年之內轉變得如此之激烈,可見得世局之詭譎。

荒腔走板的俄烏戰爭+武器供應鏈的逆轉
      北韓在近日試射首枚裝載固體燃料的「高超音速」導彈,顯示平壤從俄國加速獲得最先進的國防武器技術;於此同時莫斯科從伊朗和平壤大量進口武器,使她得以對烏克蘭防空系統發動規模龐大的攻擊。
      俄烏戰爭的局勢發展有如好萊塢的爛片,劇情一再逆轉,令人目不暇給。
      戰爭初起時的國防部長戰略傑出,出人意表地挺住俄國的攻勢,備受國際讚揚,後來卻因為涉入貪污案而被解職。原本備受歐美民眾同情與支持的烏克蘭,因為一再傳出的貪污醜聞,讓許多支持者意興闌珊;再加上戰爭曠日廢時,而歐美的國內經濟又各有其難題,以至於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逐漸下滑。有評論者乾脆指出:普丁只要撐到川普當選,美國就會斬斷對烏克蘭的軍援,普丁就可以凱旋歸國。
      此外,歐美剛開始對俄國施以貿易與金融制裁時,連俄國的央行行長都坦承未來經濟將會大幅滑落並造成嚴重的失業問題。不料兩年下來,歐美相繼撤出的服務業給了俄國本土企業「進口取代」與擴張的機會,而莫斯科不斷擴大的武器工業則為蕭條的經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最後,俄國GDP的收縮規模遠遠小於各方的預期(主要的後遺症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另一方面,歐美軍事專家預期各種封鎖會導致俄國武器供給量逐漸下降,最終彈盡援絕。事實卻是,俄國不但從印度和中國購買武器,更暢通無阻地擴大從平壤與伊朗進口——過去這兩個國家仰賴俄國的技術援助,現在則反向輸出武器,有如投桃報李,這應該是俄國當年始料所未及。或許更扯的是,連德國的許多敏感性國防周邊產品也藉口賣給土耳其和匈牙利等國家,再轉售到俄國。
      結果,原本的「正義之戰」和「歐盟保衛戰」,打到今天變成夾雜著、貪腐(烏克蘭)、投機牟利(印度、土耳其、各國商人),以及各種江湖雜耍的馬戲團表演,越來越荒腔走板。
      看著這一場日益走調的「正義之戰」,與如此複雜的局勢變化,我只能瞠目結舌,而再也無言。

瘋狂的世界
      涉及叛國罪的川普回來了,而且民調顯示他很可能會當選。普丁在烏克蘭的「特別行動」或許會因而鳴金收兵,而在以巴衝突問題上一再更改立場的川普或許會再度讓世人傻眼。
      好幾個2024年風險評估報告都把川普列為頭號風險因素,甚至有學者預言他可能會發動大規模的貿易戰爭,乃至於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有一個報告對美國的民主政體能否穩定地持續下去表示極端憂心:不只是涉及叛亂罪的川普有機會當選,2023年還曾一度沒有國會領袖(美國副總統之後的備位總統),而貧富差距的擴大與種族歧視等因素讓許多美國人對政治與司法都失去信心,甚至連宗教信仰都因層出不窮的醜聞而普遍地動搖。
      至於在國內與國外都備受爭議的印度總理莫迪,他曾在 2023年6月赴美國國會演說,驕傲地宣告印度即將從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說的時候志得意滿,大有「大國崛起」之氣概。我看了也是傻眼——他好像忘了,印度 2023年的人均購買力所得排名全球第 125名;2019年時 84%的人口每日消費能力低於 6.85美元(中上所得國家的貧窮線)。不僅如此,在 MOD 上面看了一部影片介紹印度百年電影史和寶萊塢,那種自以為是的「大國崛起」口氣真的讓我看不下去。
      還沒完。在這麼詭譎的世局裡,外交手腕與辭令一再讓我傻眼的馬克宏任命了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理。34歲的人真的有能力了解這麼複雜的世局,並且適切地因應嗎?
      約翰·F·甘迺迪號稱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但他當選總統時也已經44歲,次年處理古巴飛彈危機時已經45歲。而且當時(1962年)的世界只有兩強,美國在民主陣營裡說了算,甘迺迪只要跟莫斯科說好了就天下太平。
      今天呢?歐盟裡有一個心向著俄國的匈牙利,還有一個越來越不情願支持烏克蘭的波蘭,更別說歐盟之外還有一個不知道自己要怎麼辦的英國(始終跟歐盟藕斷絲連地糾纏不清)。此外,中國和印度都志得意滿地要表現「大國崛起」的豪情與驕傲,連美國都必須在每一件國際大事上反覆斡旋於各國(以巴戰爭剛開始的第一個月,國務卿布林肯幾乎是整天馬不停蹄地中東各國與歐洲各國間斡旋)。
     今日世局之詭譎與複雜,恐怕連34歲的甘迺迪都會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川普再當選,恐怕有任何世界大事是專家看得清楚而不摔破眼鏡的。
      馬克宏現在到底在想什麼?
      此外,以色列總理罔顧全球反對聲浪與歐美各國總統(總理)的再三勸阻(警告),執意要在巴勒斯坦進行大規模違反人道的戰爭,其霸道與蠻橫看似難以理解。再細思,其中很可能涉及政黨與政壇的複雜局勢與利益,以色列政黨與媒體的聯手操弄選民和愚民,以色列民眾的鄉民化比例與一般民眾的政治識讀能力,甚至還可能涉及歐美保守派猶太勢力的撐腰(他們剛好是可以在華爾街左右局勢的財閥)。除非我們熟知以色列的國情與政局(甚至比大多數以色列人更深入),恐怕無從理解在以巴戰爭背後複雜的利益糾葛、人心謀算、陰謀與陽謀,更遑論議論是非。

迥異於既往的 21世紀
      這個世界的現況,是我在十年前難以想像的:英美德法這樣的民主大國,竟然落得如今這種下場,令人不勝唏噓;極少巨富與龐大赤貧並存的中印兩國,竭力爭奪「新興國家與南半球代言人」的角色,不甘示弱(有欠自知)地超前宣告「大國崛起」;失去沙皇與蘇聯霸權地位的蘇俄,為了恢復昔日榮耀而虎視眈眈地威脅著東歐的和平;而阿拉伯世界裡,不僅宗教的對立有如世仇(實際上也是世仇),回教的教派之爭竟然也可以成為恐怖攻擊的緣由。
      面對這個瘋狂到濱於失控的世界,我越來越無法高估民主政治的前途,也越來越無法理解(更遑論預測)世局的發展趨勢。而寫出《歷史的終結?》的法蘭西斯·福山,恐怕也會自己1992年的扛鼎巨著感到汗顏,甚至坦承那是天真、短視而幼稚的產品。
      面對這樣的世界,我就算是全天候地汲取相關資訊來更新自己對這世界的認識,恐怕最終也難以知其梗概。而生成式 AI 又到底會如何改變這個世界,更是難以逆料。
      面對這些事實,五味雜陳,真不知該怎麼說,又該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