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 星期四

部落格是不是過時了?

      我打算放棄「定期刊載」的部落格經營模式,改為隨性的寫作:不定期、不規律,不再有特定風格、主題,接近「雜感」式的發抒,甚至只有「不吐不快」的時候才記上一筆。
      這個新的模式會延續多久?我不知道。
      退休以來我一直在做「願意做、值得做」的事情,並且從中挑選「最樂意 and/or 最值得」的先做。然而社會的變化持續在加速,使得很多過去「值得做」的事情變得「無足輕重」。
      回顧過去12年來這個網誌、我個人以及台灣社會的變化,可以看到幾個鮮明的轉變:
      (1)這個網誌的點閱率從每篇平均一、兩萬人(不時超過五萬,乃至十萬),降至今日已經只剩一千人左右。
      (2)我的演講邀約從每年一百多場降至去年的約莫十場。
      (3)臉書取代了部落格,接著 instagram 與 twitter 取代了 FB,同時 Youtuber 與 TikTok 取代了純文字性的遊記、文章、網誌。受眾(聽眾與觀眾)的耐性與好奇心越來越不持久,越來越輕薄短小,以至於連輕小說與輕散文都顯得太重。
      於此同時,各種熱門話題加速翻新、推出,大家忙著追逐新的話題(COVID 疫苗、俄烏戰爭、台海戰爭、日本解封、深度學習、ChatGPT 與 generative AI,etc),忙到一個話題還沒搞清楚就已經失去熱度而被下一個話題取代。
      在這一股社會潮流下,一切資訊都顯得急就章,甚至模糊到似有若無。
      我研究過類神經網路、影像識別、汽車自動駕駛、最佳化理論等,它們都是「生成式 AI」的核心技術,因此我可以輕易聽懂國外相關的專業演講。但是台大官方製作的影片「臺大針對生成式 AI 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卻「科普」到面貌模糊,讓我如入五里霧中,也連帶地懷疑:台大學生能從中獲得多少認知?受訪的都是該領域的專家,我毫不懷疑他們的學養,卻不禁自問:是不是製片的人不懂「生成式 AI」,因而把影片剪得面貌模糊?還是製作小組太低估台大學生的學習、吸收能力 ?
      台大校方對台大學生的宣傳短片製作成這樣樣子,主流媒體上的資訊更加慘不忍賭。它們對 ChatGPT 的刻畫時而模糊、離題,時而誇大到有如科幻,實在很難想像社會大眾對 ChatGPT 的認識會被誤導到什麼程度。
      我才剛出版了《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就發現「如何用 ChatGPT 幫你寫論文與報告」才是更多研究生與大學生所關心的話題。甚至連「用 ChatGPT 幫你寫論文與報告可能會錯誤連篇」的警告都音量小到很不容易被聽到。[註1~註2]
      在這種「中文媒體資訊品質日益低俗、淺薄」的社會背景下,寫部落格的社會效益能有多大?而我自己又該如何重新調整自己「跟這塊土地互動的模式」?這些關鍵性的問題我都一直無法回答。
      因此,我也無法預測這個網誌的未來發展。

註解
[註1] 台大圖書館刊出〈ChatGPT自動生成的參考文獻真假難辨,不可不慎!〉一文,以具體案例說明:ChatGPT 為你找到的相關文獻可能錯誤百出。
[註2] 專攻「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語意理解」的台大電機系副教授李宏毅寫了一篇〈ChatGPT 帶來的研究問題〉,解釋如何出作業,讓 ChatGPT 的錯誤可以一眼被他識破。警告學生的意味頗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