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粗略的研究主題(topic)後要立即進行第一次的文獻回顧,目的是扼要地鳥瞰一個研究主題的全貌。選定研究題目或焦點(research problem, focus)與研究範圍後,要進行第二次文獻回顧,目的是針對你心中的假說或腹案尋找各種有利與不利的線索(證據、觀點、理論),據以調整你的假說或腹案,並且彙整有利的證據,針對不利的證據和證據不足之處,構思研究計畫,尋找支持(與不利)的更多線索。
第三次是你已經有具體的研究構想與策略,以及預期的研究成果(準備提出論文計劃書時),必須進行第三次文獻回顧,以確認跟既有文獻沒有重複,同時評估風險。最後一次是研究工作完成,準備開始寫論文時。
如同「熱血公民的第一課:批判性思考與全方位視野」所述,研究方法可以用來回答人生的重大問題,因此前述四種時機也對應著人生重大問題的四個關鍵性時刻。
一、鳥瞰研究主題的全貌
一個研究主題(譬如「基本工資」、「影像辨識」)是較寬的範圍,一個研究題目則有明確的焦點與明確的訴求,且研究範圍較小(譬如「2010-2016 美國基本工資實證研究之整合分析」、「模糊且高雜訊之指紋辨識」)。
即便是在研究題目已經確定的時候,還是必先對它所屬的研究主題進行鳥瞰式的文獻回顧,以便掌握一個研究題目周邊問題的全貌。
這時候,你最需要讀的是「回顧型論文」(review papers)。
如果你用 Google 去找「回顧型論文」,很可能會找到一大堆品質低劣、可靠度有問題,和沒有參考價值的文件。如果你用 Google Scholar,你會找到一些「回顧型論文」,和一大堆不是「回顧型論文」的論文,並且漏掉一些「回顧型論文」。
如果你是五大名校裡資電學院或工學院的學生,你可以到圖書館去使用 Ei Compendex 這個「電子期刊資料庫」(圖書館付費購買使用權的學術文獻資料庫)搜尋,通常會遠比用 Google Scholar 更輕鬆、精準的找到更多有參考價值的「回顧型論文」——人家敢相圖書館收昂貴的費用,就是因為它有免費收尋引擎作不具備的好處。
如果你是其他學院,還是要到圖書館的諮詢服務台問問看,五大名校的圖書館通常都會有跟你的研究有關的專業型「電子期刊資料庫」,譬如 Social Sciences Abstracts,和 EBSCO。
二、針對研究題目進行第一次的文獻回顧
這一次的目的,是針對你的研究題目找文獻,以便回答以下問題:
(1)這個題目和研究範圍內有哪些既有的發現?既有知識的邊界在哪裡?這是為了清楚地劃出原創性發現的起點(以及你的研究起點),避免重複前人的研究工作(re-invent the wheel)。
(2)假如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案已經有一個模糊的想像或腹案,既有的證據中哪些對它不利,哪些對它有利?你必須據此調整你的想像或腹案。
(3)彙整學術界有過的共識與爭議,以及會影響到研究品質與可靠性的所有可能因素,作為你在發展研究構想、推進研究發展、撰寫論文,以及口試時的參考。
(4)鉤勒出過去被採取過的所有研究角度與觀點,研究的方法與流派,並且彙整各流派的優缺點與得失,以及背後大致的原因和機制,作為進一步發展創新策略與研究構想的依據。
如果要回答這些問題,你的搜尋範圍不能再聚焦於 review paper,而要更全面地搜尋不同型態的關鍵文獻。因為涉及的文件量更龐大,你需要更有效、涵蓋面更廣,且結果更精準的搜尋工具。這時候,絕大多數的資深研究人員會告訴你:用圖書館付費購買使用權的學術文獻「電子期刊資料庫」來搜尋,結果會比用Google Scholar 更輕鬆、精準的。
三、提研究計劃書與撰寫論文之前
這兩次文獻都是在「拾遺」,找出以前遺漏掉,但是有可能跟自己的研究範圍重疊,甚至跟自己的研究成果重疊的論文,以便非常精確地回答:「你的研究成果有哪些是原創的(從來沒有人發表過的,而不管你有沒有參考過)?有哪些是別人已經發表過的(只要是別人發表過,不管你是否知道它的存在,或者有沒有讀過,都不屬於「原創」)」。
如果你沒有認真做好這個工作,在口試時才被委員指出:「你論文裡的『發現』都早已有人發表過了。」理論上你的論文要全部重作,之後再重寫。因為,按規矩,學術論文(含學位論文)只能發表「原創」的發現,而不能重複別人已經發表的內容。
四、一定要避免的悲慘結局
最悲慘的就是,論文口試時有委員宣稱讀過類似的研究報告或期刊論文,其中使用的方法與觀點跟你類似,但嚴謹度與涵蓋範圍都遠超過你,因此懷疑你是抄襲該篇論文而產出的拙劣膺版,並且要你設法證明自己不是抄襲該論文。碰到這種事,老實講,你根本沒有機會證明自己沒有抄襲——人家論文都發表那麼多年了,你怎麼有辦法證明自己從來沒有讀過?
別說這種事太巧,不可能發生,我的碩士班同學就是發生這樣的事,其中一位口試委員堅持不肯在論文上面簽字。後來,這個同學的指導教授拜託好多學術界的朋友去說情,這位委員才要求我同學補作很多的研究和修改論文,過了好幾個月之後才勉強簽字。我也因為這一場教訓,所以才開始用心研究文獻回顧的相關方法、程序與技巧。
其次,只要你漏掉一部分的文獻沒讀過,就有可能犯下一些重大的錯誤而不自知,以至於在論文口試時被點出來,而掛在那裡,無言以對。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學術界和企業界有太多人在進行類似的研究,過去以為是對的往往很快地就被證明為是錯的。以基本工資案為例,近年的許多研究指出過去的統計取樣方法有問題,而導致錯誤的結論;假如你還犯下跟過去一樣的錯誤,可能會被認真的口試委員要求重作許多的研究,並且大篇幅地修改論文,甚至不肯讓你畢業。
如果你是研究生,趕快去圖書館諮詢服務台,問他們最適合你的學術文獻「電子期刊資料庫」是什麼,並且試著熟習它。
如果你不是五大名校的學生,學校的「電子期刊資料庫」可能種類不足,或者找到想要的期刊論文而無法下載(圖書館只買了「電子期刊資料庫」的使用權,但是你要的期刊論文屬於某一家學術出版社,你的圖書館沒有付費給它,所以無法下載論文),去一趟最近的五大名校(通常可以用身分證件進館並且使用館內資源),了解他們的搜尋工具與電子期刊論文。
如果你是五大名校的學生,別浪費你的「特權」,一定要好好善用學校的「電子期刊資料庫」和各種圖書館的工具、服務。
我當學生時,圖書館的諮詢服務台人員非常地專業。昨天特地去一趟,年輕的館員似乎弱了一點,但是只要問到資深館員,保證會讓你值回票價,甚至後悔「為什麼不早一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