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公投結果,擁護婚姻平權且反核的人想必很傷心,期待「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人也很傷心,期待「民進黨也跟著倒,台灣會更好」的人,或許還是會很傷心。
      我總記得在英國BBC廣播上學到的一句英語:「revolution through a night」意味著(政治上)不可能的妄想——就像「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台灣人要想大幅度改變社會上既有的意識形態和慣習,絕對是要有數代的漫長努力和等待。

民進黨重回(再造)谷底
      民進黨在全國的公職人員選舉中總得票率(39.2%)竟然低於2008年陳水扁弊案傳聞最盛之日與民進黨士氣最低沉之時(41.6%),甚至低於 2000年(39.3%),首先要感謝蔡英文;但是段宜康在電視前面那一張疵牙列嘴的惡劣形象難道沒有任何貢獻?
原圖出處:中央社
      39.2%的人對民進黨始終「不離不棄」,其中有一部分原因確實是某些縣市民進黨候選人的形象遠較國民黨候選人為佳,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只管藍綠,不管黑白;只管統獨,不管是非」的人。在 2018年的調查裡,偏向獨立(15.5%)和堅決獨立(4.8%)的人合起來共20.3%(2014年所創下的高峰是23.9%)。這兩項數據之間還有很大的落差(19%),恐怕並無法通通用「民進黨候選人形象佳」來解釋。
原出處: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統獨立場趨勢分佈
      我猜,民進黨的鐵票部隊可能還有 25%~30%。民進黨還不是「全民公敵」,但是已經沒有任性或胡作非為的本錢——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小小的安慰。
      盡管如此,這絕非表示以後的民進黨籍總統絕對不會胡作非為——看看蔡英文過去兩年的作為和嘴臉,看一看段宜康今天在立法院的那一張嘴臉。

丁守中的痛,恐怕不是輸給柯P,而是輸給勝文學長
      這一屆的台北市長選舉裡,國民黨得票率跟上一屆一樣(40.8%),但是丁守中(57.76萬票)卻整整輸給連勝文(60.99萬票)三萬多票。
      因此,這一次台北市長選舉的真正變化,是「白皮綠骨」的柯P從上一屆的85.4萬票掉到只剩58.1萬票,其中姚文智搶走了24.46萬票,還有2.8萬票或許是「失望的柯迷」。
      連台北這樣的「首善之都」裡,民進黨的鐵票都還有24萬票(17.3%),那就絕對不要低估全台深綠的人數比(應該在20%左右)。
      高雄確實明顯地有藍綠的翻盤(看下圖),陳菊應該是貢獻厥偉,不過她隨便表個態之後就「樂於從命」地「被挽留」了——不管選舉輸贏,新潮流系永遠是最大的贏家(這也是他們一向最自豪的「長項」);他們未來至少還有一年半的「好日子」,至於吃相如何,大家繼續看吧。

柯P的下一盤棋
      除非柯P跟民進黨言歸於好,否則他只好靠組黨來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號稱「台灣最大公約數」的柯P若能整合所有藍綠以外的力量,或許有機會跟藍綠分庭抗禮。讓我們從地方議會席次來評估這個潛在的力量有多大。
      關於地方議會席次,中央社也給了一張清楚的統計圖表(如下)。如果把時代力量看成是民進黨的「附隨組織」,則泛綠失去64席(以2014年的席次為分母,約當21%),而國民黨「不勞而獲」地獲得了20席,無黨籍增長40席(同志仍需努力)。
      假如柯P能成為所有無黨籍的共主,有機會成為立即威脅藍綠的第三大黨,甚至在「西瓜效應」與「賭爛效應」下大幅度從藍綠各吸走一部分票源,而成為 2020 或 2024的總統當選人——這或許是台灣走出「被藍綠輪流綁架、勒贖」的最短路線。

性別平等不可能一夕翻轉,同志仍需努力
      雖然有人把性平公投的失利歸罪於網路上對「性平」的惡意扭曲傳播,我覺得不該完全歸罪於這個效應。
      第15案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公投裡,台北市投票率58%,其中同意票僅48萬,而不同意票則為75萬票,雙方比例約 2:3。該案全國投票率為55%,同意票僅351萬,而不同意票則為681萬票,雙方比例約 1:2。
      台灣最發達的產業畢竟是「吃喝玩樂」,而不是「公共參與」。雖然很多台灣人都很善良,但是「只有善良,而沒有理念與理解」的人很容易在性平法上趨於保守性的投票。
      或者說,沒有深入了解性平的議題的人,原本就很可能會趨於保守性的投票而反對性平法。因此,性平法公投的失敗,我比較傾向於理解為「台灣社會仍相當保守,同志仍需努力」。
      不過,反過來說,台北的有效票中已經有40%的人支持性平,快要跟「恐同+保守性投票」的人數相當,我把這個成果看成台北難得的成就(2003年第一次同志大遊行,至今僅15年,真的非常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