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你無法操縱 FB,但是別人可以——網路民主的假象

       MOD 第 252台「BBC Earth」剛播完一部紀錄片《BBC:矽谷的秘密 Secrets Of Silicon Valley》,接露大數據技術和臉書等社群媒體如何被結合起來,協助川普打贏選舉。
      你沒有能力操縱社群媒體,別以為其他人也做不到。就像,你沒有能力操縱股市,別因此推論其他人也做不到。
      科學家總是推託說:技術是中性的。主流經濟學者總是說:沒有人能操縱市場,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影響的能力。事實是:擁有最多資源的那些少數人總有能力在他們關注的議題上操縱科技、媒體與輿論的走向,而最後科技與媒體總是為他們服務——如果你讀過傅科(Michel Focault)的任何一本代表作,都有機會注意到:醫學(以及各種科學)總是在協助社會排除異己(other)。

永遠的不對稱——不只是資訊而已
      你可以到博客來買下股神巴菲特的所有書,照他的「價值投資法」去買賣股票,然而你就是不可能像他那麼成功。因為,他有一大堆專家在幫他拜訪他關心的公司,替他精估股票的價值,而你只能根據股市名嘴的瞎扯——典型的資訊不對稱。
      所以,巴菲特在 2010年寫給《財富》雜誌的信 “My philanthropic pledge” 裡說:「在我所處身的經濟體系裡,在戰場上搶救許多人命的報償是一枚勳章,偉大的教師得到的是家長的感謝函;有能力發現證券價值被錯估的人,則得到數十億的賞金。」
      真實的市場機制,根本不是主流經濟學者說的那樣(每一個人的所得等於他對社會的貢獻)。
      類似地,澳洲報業鉅子梅鐸(Rupert Murdoch)控制澳洲七成左右的媒體,用來支持特定政治人物、黨派,用以交換政治與經濟利益。他也買下英國最受敬重的百年報業 The Times(創立於 1785年)和其他許多小報,用以操縱輿論來支持特定政治人物與黨派,藉此交換政治利益(譬如,據說他在英國的收入完全免稅)。
      類似的事情,在台灣早已行之有年,只是沒有人敢公然揭露而已(要付法律上的舉證責任,但是知道的人卻不見得有留下足夠的證據)。
      市場如此,媒體如此,科技亦如此——它們都在理論上是中性的,你我都不可能操縱它們,但是有心人可以集中優勢資源去操縱它,以遂政治與經濟的目的。

川普勝選與英國脫歐
      川普勝選與英國脫歐都讓民調專家跌破眼鏡,政治學界與經濟學界最早的反應是對「庸俗民主」與非理性選民的憂心。但是這兩件事情背後都有一家網路訊息公司 Cambridge Analytica 的影子,她的業務是以大數據挖掘和心理側寫(Psychological profiling)等技術手段提供信息精準投放策略。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利用社群媒體的資訊和傳播平台,整合大數據和心理側寫技術,分析大量用戶的行為與心理模式,篩選出大量值得被影響或較容易被影響的用戶,針對他們的行為模式設定傳播策略與文宣模式,已達到改變他們投票行為的目的。[1, 2]
      想知道進一步的細節?看底下這兩篇報導——不過我並沒有一一去細查文中所提事件是否全部屬實。

操縱台灣更簡單
      台灣的鄉民政治素養很淺薄,一碰到「欺壓」台灣的消息,經常是不去查證直接「血脈賁張」訴諸情緒反應。
      要操縱這樣的一群人,遠比操縱美國大選或英國公投更容易。以前的政治人物是故意挑釁中共,誘引他們射飛彈,來激起台灣人的「同仇敵愾」;現在只需要利用台灣「愛台」藝人的消息去刺激大陸的小粉紅,再回過頭來用綠營媒體誇大、扭曲報導大陸小粉紅的囂張、跋扈,就可以在網路上延燒,遠比以前容易。
      然而兩岸關係極端化的最大受害者,還是台灣的民眾。只要看看歷年來大陸交換學生對台灣的觀感如何轉變,以及私下問問大陸民眾對武統的支持度如何變化,就可以看出網路對兩岸關係的傷害有多深——不過,對於支持急獨的人而言,這應該就是他們熱切盼望的變化。

最後一句話
      網路真的是最民主的平台?你最好再想一想!

參考文獻
[1] "Cambridge Analytica 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2] "The Data That Turned the World Upside Down--
How Cambridge Analytica used your Facebook data to help the Donald Trump campaign in the 2016 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