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關於中國的一個中肯演講+感慨

     李顯龍(新加坡資政+前任總理)曾在 2024 論壇「The FutureChina Global Forum」上給過一個關於中國的演講「SM Lee Hsien Loong at the FutureChina Global Forum 2024」,相當中肯。主辦單位是李光耀創立的「通商中國(Business China)」,該單位旨在促進新加坡與中國在貿易與文化上的交流。
      李顯龍能言簡意賅且精準地指出許多中國內外問題的核心,且處處顯示他對攸關中國發展的外交、貿易、經濟發展的問題掌握的相當深入,且對與此議題有關的美國、歐洲觀點有相當深入的了解。對於這一點我頗感驚訝,也突破我過去膚淺、刻板的「太子」印象。

絕非泛泛之輩
      查了一下他的過去,又意外地發現他在劍橋大學念數學系時獲得全球數學畢業考第一名(Senior Wrangler)。這是極端值得自豪的成績,還有可能是華人中唯一獲得此殊榮的(印度可能一共只有四位)。
      當年羅素為了取得「Senior Wrangler」,還特地延後一年畢業,以便充分準備考試,結果還是只拿到第七名(seventh wrangler)。
      而歷年來獲得「Senior Wrangler」的人往往被視為全英國數理能力最強的人,且史上獲得過「Senior Wrangler」的人中不乏後來留名青史的科學奇才。譬如發明本生燈和法拉第定理的 Michael Faraday、提出馬克士威爾方程組將電、磁、光統整為電磁場現象的 James Clerk Maxwell、古典力學與數學無人不知的 William Rowan Hamilton、發現電子的 J. J. Thomson、流體力學界無人不知的 George Gabriel Stokes(1841)和雷諾(Lord Rayleigh: John William Strutt,1865)、控制學界無人不知的Edward Routh(1854,發明 Routh criterion),在1919年證明廣義相對論「光線會因為重力場效應而向太陽的質心偏折」的 Arthur Eddington(1904),在群論與代數幾何上貢獻卓著的 Arthur Cayley(1842),還有 George Biddell Airy(1823)等九位擔任過劍橋大學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另一項英國數理界頂尖榮譽)etc。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篇文章)。
      所以,光憑「Senior Wrangler」這一項榮譽,我就不敢輕率地說他「只不過是個太子」。
      再仔細看他的履歷,我確實相信李光耀說過的:他相信李顯龍有能力證實自己有實力成為新加坡總理,而不是純憑父蔭。

反觀台灣
      李登輝曾在 1995年聽取當時的經建會副主委薛琦簡報「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我曾因而對台灣的未來充滿期待。結果,台灣成為亞太魯蛇,而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卻成為實質上的亞太營運中心。我曾對此發展深感不解。
      如今看來,台灣欠缺的就是像李光耀和李顯龍這樣全球級的頂尖人才。
      李顯龍可以侃侃而談世界大勢,台灣的政治人物只會談噴口水、製造對立與仇恨、擅長情緒動員與仇恨動員。無怪乎新加坡成為日本之外的亞洲第一,而台灣成為終日內耗與內鬥的魯蛇。
      韓國在擔心:主要的科技產業可能都會在 2050 年以前被中國所取代。國外的觀察家也發現:歐洲(尤其是德國)大廠在一片「decouple、de-risk」聲中加碼投資中國,是因為中國的產業升級,高階(且高價)的科技產品為唯有從中國進口部分零組件才有辦法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優勢。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是國家重點,以她過去的學習曲線來看,她繼續發揮「後進國優勢」地加速升級的機會很大。韓國的擔心確實並非杞人憂天,而是有其客觀理由。
      那麼,台灣呢?2050年時台灣的競爭對手會是誰?不可能是韓國或新加坡,他們早已在自己擬定的產業發展方向上超越台灣。會是越南、馬來西亞或印尼嗎?假如是其中任何一個國家,台灣的工資將會跟他們看齊。
      台灣是不是正在「向下沈淪」(Race to the bottom)?這個真正攸關台灣年輕世代未來的重大課題似乎沒有吸引到任何主流媒體的討論,我聽到的則都是謠傳。譬如 AI,除非有海量的大數據,否則頂多又是替歐美代工些附加價值最低的產業環節。
      台灣真的會有未來嗎?當整個島都忘情地在忙內鬥,爭「丐幫幫主大位」時,誰在放眼全球思索台灣的機會與威脅?當台灣的命運落在一群只會內鬥(或許還要加上貪贓不法)而無遠見的政客手上時,台灣能有多少機會?  
      亞洲四小龍之首竟然成為一條魯蛇,甚至有機會跟第三世界的新興國家看齊,簡直枉費了過去數十年先輩的努力和累積,該怪誰?
      時也,命也,運也!只能徒乎奈何!

後記:
      剛寫完這篇文章,還擱著等候 11/1 貼出,卻發現李顯龍的弟弟已經獲得英國的政治庇護。新加坡的是是非非我所知太少,李家的兄弟妹失和我更一無所知,不便評論也無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