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鄉民的統治讓兩岸(全球)成了一個模樣

      在手機、網路與自媒體的世界裡,雖然兩岸有著些許的顯著差異(繁體 vs 简体、Google vs 百度,etc),卻都淪為鄉民統治的世界:情緒化、膚淺、易懂的論述傳播得鋪天蓋地,理性、深刻、不易懂的道理被淹沒在深不可測的謊言與垃圾之海裡。
      底下從某一篇大陸的文章裡節錄幾段關於網路現象的傳神刻畫,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兩岸的網路文化有多像。

一、兩岸的網路文化 [注一]
  • 「現在人人都有手機,自媒體是門生意,什麼能迎合情緒、有流量,就說什麼,沒有任何底線。」
  • 「受眾文化不高,不喜歡閱讀,除了霸道總裁文,3,000字的長文看不下去,那麼,給他們看的,就一定要短,要簡潔、簡化的歷史,要精簡到『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是農夫和蛇』。」
  • 網路上氾濫著各種陰謀論,「這種陰謀論的邏輯簡單得可笑,但卻正因為簡單,反而流傳更廣。」
  • 「這樣精簡還不夠,還必須有『仇恨』這個關鍵要素。」
  • 「因為憤怒能吸引流量,得到利益。敵人越多,憤怒越多,流量就越多。」
二、民主政治的兩大敵人
      事實上不只兩岸的網路與鄉民文化如此,歐美亦然。結果是,原本媒體應該是民主政治的第四根支柱(傳播事實,全面且包含深層的事實),現在卻變成是民主政治的最大敵人之一。再加上財稅與經濟政策上的結貧濟富(下詳),使得民怨高漲,隨時可以動員、利用、誤導。
      這些現象在 2008年已見徵兆,2016 年更像爛瘡一樣地表面化而難以收拾。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勝方靠的是謊言和情緒動員(利用對東歐移民與非洲難民的恐懼與仇恨)。2016年底川普勝選,靠的又是情緒動員(利用對中南美移民的恐懼與仇恨)。而背後共同的事實(雷根與柴契爾以來財稅政策上偏袒富人,政府支出上削減社服,經濟政策上圖利大企業而不利於傳產與中小型企業,最終導致「富者愈富而貧者愈貧」以及中產階級的消失)卻反而被掩埋在網路訊息的底層。
     這些現象讓歐美學者從 2016年以來就普遍地對民主政治感到憂心,也同時開始積極地檢討主流經濟學(芝加哥學派、新自由主義)和網路劣質言論對民主政治的傷害。

附註:
[注一] 本文所節錄的文字出自倫敦《金融時報》中文版的一篇文章〈不要跳到反犹的粪坑里〉,該文原本是在批判近日以來大陸網民(鄉民)醜化猶太人的仇恨性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