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未來的寫作計畫

      這個部落格在未來半年左右的時間(或更長)內主要是發表一系列關於「碩博士論文寫作」的短文,以便完成「碩博士論文寫作 Q&A」的專欄建構。
      不過,偶而還是會穿插一些關於「婚姻、愛情與親子」的文章,以及一些關於人文課題的文章。
      至於專書寫作方面,目前規劃中的有兩本,第一本是關於親子關係的書,暫名《陪孩子尋找他的未來》(下詳)。
      等這兩本書都寫完之後(約莫兩、三年),有可能就不再寫專書,而開始在部落格上較有系統地撰文導讀我喜歡的小說,以及介紹一些歐洲美術史的關鍵性作品,算是《慾望的美學》的「延伸閱讀」。

《陪孩子尋找他的未來》
      這本書首先要強調的是尋找「他的未來」,而不是你為他設想好的未來,也不是讓你「感到欣慰」的未來。有很多原因。
      參加生命教育的過程,我親自見證很多基督徒以「教授」的身分在課堂上迂迴(有時候甚至露骨)地詆毀同性戀者。後來,繼任的理事長(也是基督徒)某天突然先崩潰再爆料:他的兒子就是同性戀,他自己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很多父母都不懂:孩子是我們生的,然而他們的生命與人生卻不屬於我們,而他們會變成怎樣的人(或適合變成怎樣的人),既非我們所能掌控,甚至也有很大的一部分並非他們所能掌控。
      我在2011年底接受《親子天下》訪問時,曾提到要「給孩子一百個夢想」。因為你喜歡的不一定適合他,他想要的也不一定適合他的稟賦,如果一百個夢想中有一個能夠實現,那就已經是萬幸的「幸福人生」了。
      其次,這本書強調「陪孩子」尋找未來,而不是「替孩子」尋找未來:孩子是他自己人生目標的馬拉松跑者,你如果可以騎著腳踏車一路上當啦啦隊,就已經超級稱職;頂多偶爾當教練,如果還能偶而幫他把路上的石頭搬開,就已經是世上稀有;絕對不要想跳下場去替他跑一半路途,或者把你的內力灌輸一半給他。當你看到他累了,摔了,跑不動了;心裡要沉得住氣。親子關係首要的是感情,其次是教養,剩下的只能說是命。
      記得:你不是神,他也不是希臘神話裡半人半神的英雄。更何況,即便是半人半神的希臘神話英雄,最終也還是逃不掉自己的命運。
      其實,我覺得年輕父母最常見的錯誤,是把孩子成長過程的得失過度解釋、看得過分嚴重,以至於自己和孩子都背負著沒必要的重擔,辛辛苦苦地走過青春,卻又為不值得憂慮的事情枉費了青春。

走過科學,重回人文
      第二本想寫的書,暫名《科學的能與不能》,談「愛情的科學、神話與鬼話」、「理工男與文科女的雞同鴨講」、「太空梭為何比飛機更不安全」、「台灣的氣象預測為何比法國更不準」等,以有趣的話題談科學的方法特性(原理)與極限。預期會比一般科普書深一些(因為會觸及科學的方法論),但是想盡量寫得讓文組的人有所領悟,甚至看得懂,而且在人生的重大事件(抉擇)裡用得上。
      我原本很想寫三本跟美術有關的書:達文西與林布蘭的人像畫、塞尚的心路歷程,以及現代繪畫的精神與迷航。
      但是《慾望的美學》印刷時我去印刷廠校色,花了一整個上午,累死了,卻只能感嘆:塞尚的畫很難用四色套印表現出最起碼的質感(訊息)。那天,我跟陪我去的聯經編輯說:我在也不敢出版油畫相關的書了。
      會不會有一天想不開,又去寫了?機會不大。或許寫一系列部落格的文章?目前是這個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