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一帶一路十年:無法「一言以蔽之」

      1987年我到達英國時,BBC廣播電台(radio)還是一如她的全盛期般地犀利與精彩。如今,我幾乎不看 BBC 的新聞了。英國的衰敗似乎是全面性的:民主品質、政治人物、經濟、產業、地方發展、學術、BBC 的新聞品質,etc。
     去年一帶一路十週年時 BBC 中文網出了一篇專文「『一帶一路』十週年,改變了什麼?」其中一個問題是:「一帶一路成功了嗎?」這是一個很荒唐、嚴重欠缺專業素養的問題。
      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各有各的盤算,甲國盡得他想要的,乙國得到的全是他不想要的,這是成,還是敗?要看你是甲國還是乙國。此外,全球媒體公認乙國受害遠勝於受惠,但是乙國負責簽約的人卻在這過程中賺進無數黑錢——對乙國民眾而言一帶一路不堪回首,對簽約的政要而言卻收穫滿滿遠超乎預期。這是成,還是敗?要看你是誰。
      一帶一路十年花了一兆美元,其中的利益分配與利益盤算遠超過一兆美元。能在決策會議上說幾句話的人心思都遠比台灣的智庫或 BBC 中文網的小記者複雜十、百倍。真要談清楚其中的得失、是非、成敗,得是一個專案小組數個月以上的採訪與一系列的報導才能勉強勾勒個梗概。

一帶一路:誰的債務?誰的債權?誰輸誰贏?
      美國的大外宣觀點最常提到的是:一帶一路讓許多國家背負還不起的債務。問題是,誰來償債?
      就以中寮鐵路為例吧,耗資共59億美元,其中60%的資金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剩餘的40%被轉化為項目股份;寮國方面需要投入7.3億美元的等值現金,但是其中4.8億美元是從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所以寮國方面需要投入的等值現金只有2.5億美元(7.3-4.8)。從寮國人民的觀點看,一條耗資59億美元的鐵路,帶動沿線無數鄉、鎮、村落的經濟繁榮,甚至發展成為城市,而寮國只要籌措現金2.5億美元,其他「債務」記在牆壁上,有能力就還,沒能力就賴,頂多把鐵路的一部分產權抵押給中國,或者讓中國成為大股東兼營整條鐵路,他們是賺到還是虧了?
      從「愛國」的觀點看,把鐵路股權(甚至加上經營權)給了中國,這不是有如當年八國聯軍後上海的各國租借地,「喪權辱國」?不見得!當年上海人對於能跟上海灘的洋人往來曾經是多麼的得意呢!「喪權辱國」是少數讀書人說的傻話,平民百姓管的是自己的利益,過的是自己的日子,誰在乎收稅貪污的是清官吏還是洋人?
      你等著看吧,哪天中寮鐵路沿路的百姓發達了,誰不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恩大德?鐵路不像鑽戒,不是永恆的記憶,然而至少也有機會是百年的紀念碑,還可以永流青史,不忘「中寮友誼」。你說,真的沒贏家,只有輸家嗎?
      假如說中寮鐵路的最大贏家是沿線居民,誰虧了?似乎是中國,因為60%的資金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無法償債時中國進出口銀行只能認賠。是嗎?你還得看錢是花到哪裡去。
      一帶一路的許多工程都是中國派人去施工,所謂的「耗資共59億美元」,可能絕大部分都交給了中國的工程公司與鋼鐵公司。從中國整體經濟而言,等於是把左手的錢(中國進出口銀行)交給了右手(中國的工程公司與鋼鐵公司),還順便佔有一部分鐵路的股份,未來若償債無力還可能乾脆成為這鐵路的最大股東兼營運者。中國吃虧嗎?我可一點都不覺得。更何況,鋼鐵輸出還解決了當時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嚴重問題呢!
      中國官方說一帶一路是「共榮共贏」,我一點都不覺得是騙人的。頂多只能多說一句話:在很多方面,一帶一路都是歐洲十九世紀殖民主義的翻版——但是就像馬雲說的,盜版的比原版功能更完善,也把惹人嫌的部分隱藏(美化)得更不惹人嫌。

西疆與中亞:軍事、外交、西部經濟、礦產
      再說說一帶一路在緊鄰中國西部邊境地區的發展吧。中國跟俄國關係是為敵的時間長而友睦的時間短(應該說是「短暫的例外」)。新疆獨立運動一直有著蘇聯與蘇俄鼓動的影響,而沙蘇帝國更是一項垂涎。一旦在經濟上把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都緊密地連結到「大中華經濟共榮圈」裡,不但中亞的石油與礦產將成為中國的禁臠,而且軍事與外交上「安定西疆」的成就都遠勝當年漢武帝的經營西域。光是從這一點看,中國就算有再多的債務拿不回來,都值得!更何況,償不了的債可以用公路、鐵路和礦產產權抵押、還債。中國真的是「吃不完還兜著走」,絕對是贏家。
      中亞這些國家呢?有普丁這樣的神經病掌權,不知道哪天會跟他們談起「當年我們都是帝俄、蘇聯的同胞手足」時,坦克、飛機、飛彈隨時都會過來。還不如跟中國稱兄道弟,人家再怎麼「經濟帝國主義」,至少手段遮掩得很認真,不會輕易讓人難看——畢竟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國,數千年的官場文化,再壞的心思都可以遮掩得無影無蹤,絕對不會讓人難堪,更不會讓自己下不了台。
      更何況,沒有中國的貿易和公路、鐵路,中亞的礦產還真的是一點用處都沒有(遊牧民族哪用得了那麼多的石油,又哪用得到稀有金屬;而孤立於中亞大草原上的國家,又能跟誰貿易以通有無)。拿這些「沒用」的東西去換取鐵路、公路和沿線城市的發展,交換中國大西部的各種農產、現代化家電、三C產品,何樂而不為?我相信,除了少數知識分子會抱怨之外,政要們該拿的回扣應該不曾短少,沿線居民的感恩戴德更不用說,享受到現代化生活與富饒美食的廣大群眾又何嘗不是樂於脫離艱苦的遊牧?

短評
      看了那麼多一帶一路的報導與評論,越看越覺得其中處處玄機,處處引人深思。倒不是說哪個領導(總工程師)有多英明,但總覺得其中確實匯聚無數中國官場的狡詐與智慧,也充分吸收了歐美十九世紀經濟殖民與中國百年恥辱中「上海灘」的種種巧思。不管知識分子看了有多不滿,感恩戴德的百姓應該數不完。
      說到頭來,百姓知道的太少,想知道的也很少,眼前的日子是他們唯一的關切。至於大局,就像俗話說的,「誰掌權還不都是一樣!」
      就像今天的台灣,大家只記得李登輝是「民主先生」,台灣人的恩人,卻很少人去想:蔣經國不容許黑道坐大,更遑論進入政壇,1984年的一清專案、迅雷專案和治平專案甚至被看成是威權時代踐踏人權的代表作;為什麼他過世不到十年,全台灣的議會就已經「三黨不過半,黑道一大半」?而黑道大舉進軍農漁會,又是誰的罪過?民進黨的「割喉戰,割喉要割到斷」又是在說什麼?
      再說 2000年加入 WTO 吧。公賣局變成民營,公教福利中心變成全聯社,這些都是小事。公股銀行變私營,國營事業私有化,是賤賣還是高價拋售?事實誰敢講?民眾誰知道?陳幸妤說:「民進黨誰沒有拿過我爸爸的錢?」那些錢是哪來的?一共有多少?其中牽涉到的「賤賣國產」一共有多少?蔡小英的「轉型正義委員會」和(過去與今天的)監察院敢不敢去查?
      真把這些黑幕都看清楚的人,大概也就只會像我這樣「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古今不易之道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孔子該慶幸的是他還可以周遊列國,可以「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陶淵明就只能「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我呢,慶幸自己有能力通過網路與 Google Scholar 神遊世界,與古人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