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如果民主成為永恆的,濱於絕望的等待

      Cambridge Analytic 操縱川普選舉與脫歐公投的事件爆發後,政治學界一個早已被嚴肅探討的問題變得益加真切:選舉勝利所需要的因素,跟成功治理所需要的因素不同,這樣的民主選舉制度,真的能發揮它理論上的預期效益嗎?
      這個問題引出一個更加嚴肅的問題:民主政治的核心機制(價值),是用選舉產出治理者,使他的治理吻合被統治者的期待;然而如果每一屆的總統候選人都讓你徹底失望,甚至恨之入骨,這樣的民主跟假投票的集權有何差異?
      假如民主變成永遠在等待一組你勉強能接受的候選人,而他們卻不會在你入土之前出現,或者即便出現也不可能勝選,以至於你的期待近乎絕望的等待。那麼,民主還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價值?
      此外,民主政治仰賴三權分立與制衡的機制。然而,如果總統實質上控制了行政院、立法院、大法官釋憲會議,以及最高法院,民主政治跟「以民主之名,行集權之實」的納粹、墨索里尼、北韓還剩多大的距離?
      其實我在說的不是假如,而是事實;地點是台灣,時間是現在。

蒙塵的民主,當代的醜聞——台灣現況
      面對大陸(中國)的崛起,台灣人最常拿來捍衛自己顏面(核心價值)的是:我們是法制社會,享有民主與言論自由。
      然而,假如所有人的言論自由,都只不過是狗吠火車,撼動不了掌權者的幼稚、無知、野心,那種言論自由或許比沒有還更令人痛心!
      事實上,蔡英文早已完全執政,控制行政院與立法院,而不受立法院節制——而且是選民促成的,怪不得他人。而她的「司法改革」是拿最高法院開刀,實質上控制了最高法院。因為兩位馬英九推舉的大法官在蔡英文上任時以辭職表示不滿,補選後將使得蔡英文所提名的大法官人數超過超過三分之二,已達修憲門檻,並且有機會操縱關鍵的釋憲案。
      譬如,這次年改釋憲,十五位大法官中有八位是馬英九提名,七位由蔡英文提名。十五票中有十一票同意,意味著馬提名的大法官中有四位在表決時加入蔡的大法官陣營。王健壯為文指出:「一個多月後,大法官目前的陣形將出現巨變,馬英九提名的大法官衹剩下四位,其餘十一位都由蔡英文提名。」他並據此質疑:前述四個人中是不是有人在迎合上意,以便確保自己在一個多月後保住官位?
      面對這些總統擴權的具體事實,你以為台灣的三權分立還剩幾權?而制橫機制又傾廢至何種程度?
      其實,比這更可怕的是,鄉民們普遍不關心蔡英文任內擴權的事,而只關心總統座機裡的香煙——這顯示,鄉民們對民主核心價值的認識,差不多就是「X哥」的綜藝節目水準!

三個爛蘋果,好過一個爛蘋果?
      柯P的民調高,許多人原本期待他組黨參選,那是因為藍綠都爛,讓選民失望。
      民主政治的另一個核心價值是,當我們對「專業政客」不滿時,可以投票給「素民候選人」。
      然而柯P組黨後,卻越挫越勇地一再向郭王熱情拋媚眼,姿態的噁心讓許多粉絲看不下去——郭台銘的富士康曾以員工跳樓率超高而聞名世界,王金平則是國民黨內最具爭議性的人物,甚至被馬英九視為「務必除之而後快」的國民黨污點。
      看著柯P組黨後的種種表現,我們真的該認真地問:柯P和民眾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環保與資源回收再利用嗎?政商人物的 Up-Cycling(回收、改造、加值、再利用)嗎?
      三個爛蘋果選完之後,勝出的還是一只爛蘋果,而不會變得比較好。如果最終就是要接受一只爛蘋果,何必浪費錢辦選舉?「以民主之名,行集權之實」的制度不是更省錢、更省心嗎?
      民主政治的選舉制度旨在促成「優勝劣敗,良性競爭」,如果永遠只有爛蘋果當候選人,那樣的民主政治早就已經是「行屍走肉」,徒具形式而毫無靈魂了。

徒具形式的民主,不值得驕傲
      最近在看 Netflix 的紀錄片「越南戰爭」,感慨很深(改日再另寫一篇 blog 談「紀錄片的好壞」)。
      越南共和國第一位總統是吳廷琰,實際上他的統治等於獨裁,他在美國逼迫下進行1955年的大選,卻操縱公民投票而當選,並任總統長達八年(1955年至1963年)。然而因為不得民心,而被政變推翻,死得極為悽慘——民主政治不是「換人做做看」的唯一機制,即便集權統治,一旦遠離民心,還是會助長政變的。
      此外,看過大陸宮鬥劇的人大概都會明瞭:即便是封建社會,也會有派系的角力與鬥爭,以及派系內的人才選拔與利益分贓,猶如今日全球民主國家內猖獗的政商勾結體制;而皇帝老子對長民百姓的影響,遠遠不如內閣群臣與地方官吏——民主政治與集權統治的差異,不必然像理論所預期的那樣大,更不是書本所講的那麼絕對。
      川普以政治素人的形象崛起,因為美國人早已厭惡專業性的政客;然而川普的實際作為,還是向早已被選民唾棄的美國政商勾結體系靠攏。歐巴馬的當選,曾經讓美國社運圈興奮地以為他們創造了「不可能的奇蹟」;事實證明,歐巴馬的施政突破不了傳統政商勾結體系的緊箍咒。柯P組黨後的種種表現,也讓人不禁要擔心:他會不會向台灣人恨之入骨的政商勾結體系靠攏。
      假如總統候選人(當選人)無法脫離背後令人唾棄的政商勾結體系,所謂的民主政治將淪為朱高正的坦承自白:「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美國與台灣的總統選舉經費耗費驚人,Cambridge Analytic 所顯示的網路輿論操縱技術之發達,都幾乎已確保「只有向既有政商勾結體系靠攏,才能募得勝選所需要的資金、人脈和選舉動員機制」。
      而既有的民主政治制度不但沒有任何機制設計來脫離這個困境,甚至沒有任何機制設計來免除「三權分立,操於一人之手」。今天,幾乎是「有錢者世襲,且操控天下」。
      這是網路時代的封建制度。

結語
      民主政治的既有制度設計絕不保證它可以達成理論上所預期的優點,而只是讓選民可以持續保有著期待而已。
      然而如果媒體漠視其公共責任(媒體第四權所對應的責任),鄉民沒有自覺,網路上的名人只懂得取悅鄉民,民主政治可以淪為笑柄,可以淪為「行屍走肉」,可以淪為「高明的騙術」,也可以是蔡英文一再表現出來的「傲慢地擴權,擴權後更加傲慢」。
      民主政治值得珍惜,卻不必然值得驕傲。如果我們以目前的民主而自滿、自傲,或許我們的子孫會痛恨我們的無知,以及陷他們於水深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