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統獨如何被炒作成假議題

      統獨原本是個攸關台灣未來的重大問題,值得整個社會慎思明辨,了解全貌之後再作決定。不過它確實也已經被選舉炒作成假議題,以至於許多年輕世代的腦袋裡裝滿了虛構的統獨議題,而原本的真實問題反而越來越少人在思索,甚至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譬如「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是否正在面對中國的併吞(統一)威脅?」這就是一個假議題。「我要不要吃冰淇淋,不需要別人同意。所以,我要跟XXX建交,幹嘛要北京同意?」這也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假議題。
      統獨是個複雜的申論題,一旦被過度簡化而成為是非題,就會變成脫離現實的假議題!

台灣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
      自從 1949年以來,台灣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de facto regime),在島內有效行使主權,擁有有限的民主(有言論自由,但政治上的決策被少數人挾持,經常違背多數選民的意志);所有的人都珍惜這一份有限而難得的民主,不希望在違背居民自決的前提下改變現況。
      以上都是事實,且是島內最大共識,應該也是可以被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所認同的(雖然表面上他們有可能會為了其他利益而拒絕承認以上事實)。
      然而,台灣是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state)?答案很難說(詳見「從國際看『台灣地位未定論』與兩岸未來」一文)。
      台灣曾經是清朝的領土,劉銘傳曾代表清廷有效統治超過十年,因而她有權在鴉片戰爭後把台灣割讓給日本。
      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將台灣的領土交出,原本應該按照開羅會議等共識歸還給中國;但是當時中國在內戰,無法確認國共雙方誰將是中國的合法政府,因此台灣從此不屬於日本,但尚未歸還給中國。
      1949以後蔣介石率軍來台,島上從此脫離中國合法政府的有效統治,獨立行使主權達七十年;然而絕大多數國家已經跟她斷絕外交關係,同時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合法政府只有一個」。
      根據既有國際法兩大主流理論,一派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一派不承認(詳見「從國際看『台灣地位未定論』與兩岸未來」一文)。
      所以獨派可以振振有詞地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大陸也可以聲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雙方的立論依據半斤八兩,很難說中國的主張絕對是比台獨更霸道。
      在雙方對台灣的主權歸屬有不同意見時,片面宣佈獨立很難避免戰爭和流血。這絕對不同於小小的學運或者佔領立法院與行政院,兒戲不得。
      此外,中南海不可能在國際壓力下甘心同意台灣獨立,因為那等於是在鼓勵疆獨與藏獨。所以,真實的問題是:「兩岸分治已經七十年,且對台灣的主權歸屬主張不同;應該要以和平的手段化解歧見,或者不惜流血爭取獨立?」
      真正的問題是要不要流血,而不只是要不要獨立。但是獨派的論述裡卻始終迴避流血與戰爭這個可能的代價。

蘇格蘭獨立,要不要問英格蘭人同不同意?
      蘇格蘭原本是獨立的王國,英國數度試圖併吞未果。1603年時蘇格蘭王室獲得英格蘭王室繼承權,此後史都華王朝同時統治蘇格蘭與英格蘭達一百年,兩國終於在1707年訂約合併為一國。
      從此以後,蘇格蘭要不要獨立就得問英格蘭人同不同意,因為蘇格蘭的獨立已經變成分裂國土的問題,而不是與英格蘭人無關的問題。
      台灣的獨立跟蘇格蘭不同,那麼它需不需要得到中國的同意?從理論上講,很難說(見前一節的主權爭議)!從現實上講,台灣如果片面宣佈獨立,中國依其憲法就會出兵攻打台灣。
      所以,這不是「我要不要吃冰淇淋是我的事,幹嘛管別人要不要反對?」的單純問題。

統獨的真問題
      台灣若真想要獨立建國,絕對不是容易的事;越是急切地想要在短期內建國,越容易導致戰爭和流血。反之,如果要在短期內統一,很難避免會失去既有的民主成果,甚至還被邊緣化而變成被漠視的邊疆一省。
      越是急切地想要解決統獨問題,越有可能得到我們最不想要的結果。因此,化解統獨難題需要的是耐心和智慧,而不是鄉民的正義和激情。
      當年輕世代越來越高調地談台灣獨立時,換來的有可能是中南海加緊打壓台獨聲浪和台灣的外交空間,以免夜長夢多。反之,如果在國際間只聽得到中南海的片面主權宣告,而沒有台灣的聲音,也可能會被誤認為台灣不再堅持她的主權。
      這是一個左右為難的局面,過與不及都可能會使局勢惡化而對台灣不利。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對當前局勢的完整了解,以及耐心而有高度智慧的操作,以便在現實上爭取對台灣最有利的條件,而不是天真無知的激情。
      義和團式的群眾運動不但無濟於事,還有可能讓局勢更加惡化——這些年來中南海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越來越嚴厲,很難說跟民進黨、獨派媒體的作為無關。

統獨問題不該被當作選舉動員的假議題
      統獨的問題不該被簡化為「台灣是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或「你願不願意被中國併吞」這樣的是非題,而是我們要如何化解兩岸僵持的複雜問題,以及如何在現實上爭取對台灣最有利的(或統或獨)的條件。
      統獨問題在短期內不可能會有徹底解決的好方案,負責任的政黨應該是把它當作長期發展的問題而持續地理性對話,而不是把它當作挑撥選民激情與對立的選舉話題。
      沈君山當年以一介書生的身分,在沒有任何黨派與官方色彩的條件下周旋於兩岸,戮力促成兩岸的對話,就是在為兩岸爭取和平談判與相互溝通、了解的空間,也是在避免以戰爭作為解決兩岸爭議的手段。這樣的努力,不該被狹隘地曲解為是「促統」——好似台灣人的每個作為都只能被數位化地歸類為「促統」與「促獨」,而不可能有中間選項。
      二戰結束後,有許多猶太人堅持要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復國,然而卻有些猶太人反對。他們不是不想要有自己的國家,而是因為「如果猶太人千年來的流離失所造成難以估計的痛苦,就不該因為建國而造成別人的流離失所——把自己的痛苦轉嫁給別人。」然而他們卻往往被曲解為「愛巴勒斯坦超過愛以色列」。
      今天,以色列佔領區內的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不滿分子經常訴諸武力衝突,使得以色列永不得安寧。有些在美國的猶太人持續在美國國會遊說,希望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共同建立起一個多元宗教、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和平國度,以便一勞永逸地化解以巴衝突。然而這樣的團體卻被以色列國會當作「出賣以色列的親巴勒斯坦團體」進行調查。
      愛台有很多種角度和作為,它需要的是長期而持續的溝通和多元的觀點,而不是不容異己的激情。
      選舉動員式的話語,以及是非題式的選項,都是在扭曲台灣問題的真相,是在為選舉造勢製造假議題。

後記(關於急的焦慮
      昨天才貼出「統獨如何被炒作成假議題」,今天馬上一如預期地收到辱罵的信件,只能莫可奈何地一笑置之。
      另一個讀者來信問我如何看待大陸近年來加緊「逼統」的趨勢,以及如何預測未來。
      其實,我在「從國際看『台灣地位未定論』與兩岸未來」和「兩岸戰力與媒體平衡報導」這兩篇以陳述事實為主的文章裡都早已留下伏筆。因為忙著寫書,現在只能扼要重提其中重點當作是回應,詳情請參考那兩篇文章。
(1)中南海不可能在國際壓力下甘心同意台灣獨立,因為那等於是在鼓勵疆獨與藏獨。然而西藏攸關中國西南部水資源與中印邊防,新疆攸關中俄邊防與中國通中亞的門戶,都是中南海不可能放棄的疆域。
(2)中南海也不可能輕率地以武力統一台灣。連大陸歷史劇的連續劇編劇都知道:統一的最終目的是「長治久安」,而恣意武統只會增加長期的敵意和仇恨,不利於「長治久安」。
(3)台灣的主權爭議,最後不是由國際法或已經發布的各國公報決定,而是由各國的現實利益考量決定。
(4)亞太國家都不會希望亞太地區有戰爭(對經濟衝擊太大),也不會希望中國片面地以武力犯台。
(5)亞太國家都在嚴防中國興起後變成窮兵黷武的國家。因此,如果中國在處理兩岸歧見中表現得過分恃強好武,只會增加亞太國家的反感,以及積極派兵介入兩岸軍事衝突的意願。
(6)反之,如果台灣的政府或獨派媒體持續地蓄意挑釁,將會增加國際對台灣的反感;或者當民調顯示台獨的意識持續上漲時,不排除中南海會有「夜長夢多」的憂慮而加強對台獨勢力與聲浪的壓制。
(7)台灣必須認識到台灣的主權歸屬確實處於國際法的灰階地帶,不要過分蠻橫性地漠視中國廣大民眾的感受,更不該無理性地刺激對岸民眾,愚蠢地製造沒必要的敵意。
(8)台灣應該要在國際上持續發聲,主張必須以和平的手段和尊重居民自決的方式解決台灣主權問題,並且積極強化內部的民主化程度和經濟實力,促成社會的良性發展。台灣的社會越進步,中國知識分子會越傾向於緩統,以便讓兩岸以良性競爭的方式促進大陸的民主化與社會的良性發展。
(9)在兩岸問題上,應該積極保持對話與溝通,避免誤會,促進了解,化解敵意。以便爭取讓兩岸在長遠的未來以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兩岸的統獨問題。
(10)兩岸領導人與社會大眾應該把目前的兩岸差異轉化為良性競爭的動力,在「台灣不片面宣佈獨立,大陸不片面宣布統一」的共識下,各自朝平權與均富的方向下積極謀求社會發展,並以具體的社會發展成果說服對方何種社會制度才是華人社會最優異的社會制度。
(11)中南海與大陸廣大群眾應該要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或者「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猶應放下大國的傲慢,以實際的社會建設成果吸引台灣的人心,並以此達成其統一的願望。
(12)台灣的政黨則應體察時局與民心,以現實上可行的策略和多數選民的意願為依歸,以深化民主、產業發展與縮小貧富差距的策略作為選戰主軸,而不該用統獨作為選舉動員與製造社會分裂的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