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媚俗與 kitsch

      在台灣的語彙裡,第一個把 kitsch 給翻譯成「媚俗」的人,或許是韓少功(1985年翻譯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英文本)。很快地,台灣語彙裡的「媚俗」一詞不但脫離了德文裡 kitsch 的原意,也脫離了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原意,而有了自己的生命。
      可惜的是,這個新生命幾乎完全失去昆德拉原著裡的深刻度與豐富性,甚至變成昆德拉使用 kitsch 這個詞時所要嘲諷(警告)的對象——「媚俗」一詞在台灣常見的涵義與用法剛好就是昆德拉所要嘲諷、反對的 kitsch。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北韓人最幸福!台灣呢?

      根據 2017 年的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7 [註 1],全球各國中,2014-2016的平均幸福指數前三名仍是北歐三小國挪威(7.537)、丹麥(7.522)和歷經 2008-2011 銀行破產危機的冰島(7.504)。不過,該報告如果納入北韓,很可能會發現北韓才是全球最幸福的國度
      主觀的幸福(subjective well-being)最為人詬病的是:它會受到政治與媒體洗腦、傳統文化價值(或意識形態)等因素影響,也會因為跟鄰人比較而誤以為自己很窮或很富有,etc。所以,不能只有主觀評價的統計,通常還要一些「客觀因素」的佐證。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研究生必讀=職場、家庭、婚姻、人生必讀

      你想學會創新或批性思考嗎?那麼,研究生該具備的能力就是你想要的能力。
      在職場、家庭、婚姻、親子與其他人生情境裡,你會不會碰到重大的事件,必須找到完整而可靠的答案?那麼,研究生該具備的能力就是你想要的能力。
      你想跳出所有政黨、族群、教派、媒體、商業、文化、民俗等的詐騙、偏見、洗腦與意識形態嗎?你相信這是公民基本素養嗎?如果是,那麼,研究生該具備的能力也是你應該要設法培養的能力。
      研究生該具備的能力跟那一種人無關嗎?如果想不出來,那麼「研究生必讀=認真的人必讀」。
      人生需要那麼辛苦嗎?我試著舉幾個例子供你參考。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知識經濟時代最要緊的本事

      離開學校,進入職場,立即要面對新興國家的廉價知識勞工,和機器人的競爭。你用什麼本事在職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其實,你只需要一樣本事: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你在職場、家庭與人生中所需要回答的每一個重大問題,都早就有許多世界級的大師回答過了,並且可以在網路或圖書館的期刊論文資料庫裡搜尋到。
      如果你比別人更擅長學術文獻與專利的搜尋、篩選、比對、分析與彙整,就可以比別人更快速地找到最完整的答案。這就是「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是不是比背一堆書,仰賴自己的聰明與智慧(20世紀的方法)更省力且有效?
      但是,讀不懂期刊論文和不同科系的術語,怎麼辦?21 世紀有太多工具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但是,你會用嗎?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研究生必讀(2):台灣頂尖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英國 QAA 和兩大名校都要求碩士畢業生具有三項能力:(1)進行文獻回顧並吸收學術界最前緣的知識(發現),(2)以批判性思考決定對既有方法的取捨與改良,(3)創新與突破的能力。(見前一篇
      而且 QAA預期他們就業後將可以:(1)在複雜而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進行嚴謹的決策,(2)能自主的規劃與執行專業水準的計畫,(3)持續地吸收學術界最前緣的知識與方法,藉以發展出越來越高階的新職能。
      看起來很夢幻?這些能力恰恰是台灣頂尖企業所需要的,偏偏連頂大的碩(博)士畢業生也往往欠缺這些能力。
      到底是誰出了問題?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研究生必讀(1):碩博士授予標準&論文評審重點

      許多博碩士生(和畢業生)都不知道學位論文的審查重點是什麼,評分的依據是什麼,及格和不及格的衡量標準又是什麼。結果做研究與寫論文時沒有方向和重點,交出論文後和口試時緊張到幾乎要抓狂。
      然而,英語系國家的學位論文與口試審查重點在學界都有高度共識,連口試的問題都離不開最常問的十二個問題。而且這十二個問題還可以再被精簡成 3~4 個核心問題。
      如果從一入學你就知道這些「考古題」,研究所期間是不是會比較有方向感,比較有效率,也可以省掉一些沒必要的焦慮?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9/06 上市

      聯經出版社的計畫是要在九月六日讓《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這本書上市,博客來的網上訂購日期有時候會早個兩、三天。
      從今天開始,我會先寫一個系列的文章,冠以「研究生必讀(n)」的標題,目的是:(1)為這一本書寫一些較簡要而易讀的入門文章,希望能讓讀者在九月六日拿到書以前就先了解一些研究生必需知道的關鍵知識,拿到書後讀起來會較有熟悉感且容易讀進去和吸收。(2)附上相關資料的網頁連結,方便有心進一步了解的讀者。
      我希望這一系列文章和《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這本書可以互補短長,讓讀者從而獲得更大的助益。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愛情與幸福的「科學」?

      BBC有過一系列的節目叫「The Happiness Formula-The science of happiness」,NGC好像也有過一系列的節目叫「The Science of Love」。雖然受訪者往往是全球頂尖的學者,我卻總是把它們當成「綜藝節目」,而且常覺得鬼扯到看不下去。
      我可以接受「The scientific studies of love and happiness」,但是無法接受「The sciences of love and happiness」,因為兩者的差異就像今日的自然科學與中世紀的鍊金術那麼地遙遠。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正向心理學的論戰和隱憂

      正向心理學的發想始於1997年冬天,接著 M. Seligman 在 199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會(APA)主席期間大力提倡和推廣,約莫五年後媒體就競相報導。
      然而心理學界在 2003年就已經有過一場關於正向心理學的激烈論戰,2011年時美國心理學會的官方刊物有一篇報導流露了對正向心理學庸俗化與誇大宣傳的憂心。
      然而中文世界裡對相關資訊的提供嚴重地失衡。想應用正向心理學提升自己或他人「幸福感」的人,最好主動搜尋相關的英文學術資訊。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能不能活得深刻一點?

      很多人一輩子活在淺顯(不需費力學習就可以感受到)的情感、思想與價值裡,從來沒有機會(也不曾用心)認識較深刻一點的情感、思想與人生價值。如果一個國家各領域、各階層的決策者都如此,這個國家是否還適合養育子女,就成了問題。
      經濟不發達與產業的困境都還可以忍耐,情感、思想、人生觀與文化素養的淺薄卻可能讓許多人枉費一生地活成「沐猴而冠」。